四年前教三年級秤面(見http://163.19.142.4/wordpress/?p=595),和現在教會有什麼不同嗎?
其實,我覺得並沒有什麼不同,依然是以"經驗~察覺~理解"為教學設計主軸,
只不過,這回因為學生換了另一批,所以就嘗試了另一個教學路徑來教教看。
一開始,還是讓孩子們從生活經驗中去理解到,
生活中是會有需要能秤出1公斤以內的物體重量的秤,例如鉛筆盒、課本等,
因此1公斤秤就是指能秤出1公斤以內的重量,
當然也要同時宣告重量單位是公斤和公克,1公斤=1000公克。
有趣的是,
立即有孩子舉手問,"公斤和公克誰比較大?"
怎麼會有這種怪問題,
仔細一想,唉! 這孩子只看數字覺得 1小於1000,
但又覺得公克比較大,好像怪怪的,所以才有此一問,
因此立即在白板上補寫上 “1000個1克=1公斤" 。
接著,就開始引導孩子們想想該如何將1000克,安排進一個圓形的秤面中,
並且可以很容易就看出重量是多少?
步驟1: 請他們先設計出秤面上的大刻度。
p.s. 在引導個過程中,不免有孩子對秤面上的大刻度缺乏具體想法。這時我就隨機利用一下教室牆面上的鐘面,讓孩子察覺到鐘面的刻度設計為什麼會這麼容易辨識,讓孩子理解他們所設計的1公斤秤面大刻度也應該有這樣的特徵。
步驟2: 進行小組討論,選出小組中被大家認同的秤面設計。
步驟3: 將小組共識貼在教室白板上,開始進行全班討論。
(全班共7組,但只有5組送出。)
在全班討論中,全班都認為將秤面每125公克做為一個大刻度是比以250公克好用。
p.s.下課前和孩子們約法三章,不要去偷看課本的一公斤秤面,讓自己明天可以有機會繼續探索,而孩子們都同意了!
(第一節課結束)
步驟4: 在昨日獲得認可的秤面設計上標示出中刻度。
先個別進行解題後,再進行小組討論。
結果,全班29人,全軍覆沒,沒有人能想出好的標示方法,
(我猜是因為125無法被2整除,
而這群三年級的孩子又無法察覺到可以用25公克為一中刻度單位。)
全班正準備要放棄,該由老師來出手相救的同時,
(這也證明孩子們真的有遵守約定沒有去偷看課本)
有一個孩子突然舉手了說:" 我認為這個秤面根本不好用,應該重新設計。"
此話一出,正好讓我有機會對孩子們做機會教育,
讓他們懂得有時候無法突破困境時,
捨棄從另外一個角度重新來做,
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呢!
因此,接下來當然是讓他們再重新設計一次1公斤的秤面,
而以100公克為大刻度的單位終於脫穎而出了!
有意思的是,這樣的以100公克為大刻度的秤面設計,
在步驟1(個別解題)時就出現了,
但卻在之後的小組討論被淘汰了,
到了現在要處理中刻度時,大家才重新看到它的價值,
與孩子們一起經歷他們的思考歷程,真是十分有趣!
步驟5: 進行全班討論,去觀察真正的一公斤秤面上的刻度設計。
大家發現到中刻度是50公克、小刻度是10公克,還有小小刻度是5公克。
p.s.為什麼我不繼續讓孩子們去討論出中刻度、小刻度呢?
我認為測量工具的刻度的設計,當然是以實用為主,
接下來更小的刻度是如何設計的並不是他們的學習重點,
而是能讓孩子在學習活動中,經驗到刻度設計的原理,
並能熟悉不同刻度所代表的重量才是重要的事。
步驟6: 請各小組去找到老師指定重量的物品。(練習看1公斤秤面)
布題: 請找出符合下面重量要求的物品。
1. 重量介於250~350公克的物品一個。
2.重量介於500~700公克的物品一個。
3. 重量介於900~1000公克的物品一個。
指定重量範圍而不是單一重量,
是因為讓孩子們從身邊的物品找到單一重量是有困難度的。
步驟7: 利用班上的攝影機將真實秤面的影像傳到電子白板上,
然後全班來共同檢測各小組送出物品重量的正確性。
(提供辨識單一重量的學習機會)
(第二節結束)
步驟8: 直接觀察3公斤秤面的刻度設計。
為什麼不重複認識1公斤秤面的學習過程,而直接看真實的3公斤秤面呢?
我認為如果孩子們在1公斤秤面的學習活動中,
能理解秤面刻度設計的原理,
那麼觀察3公斤秤面就會經驗遷移,因此是不會出問題的。
步驟9: 與1公斤秤面的刻度進行比較。
步驟10: 用課本習題來練習辨識3公斤秤面。
(第三節結束)
步驟11: 以小組為單位,
讓孩子們選出想知道重量的4個物品,
物品重量要在3公斤以內,
且這4個物品的重量要有明顯的不一樣。
步驟12:請他們用手去估測一下重量,並在小白板上記錄下估測的重量。
在第二節課用1公斤秤重的過程中,
孩子們發現一本數學課本是295公克(可看成300公克),
而班上大家都愛看的未來少年(月刊)一本是接近500公克。
因此,會引導孩子在估測重量的同時,
要他們以這兩個物品為基準量,然後再進行估測。
(每一個孩子都有數學課本,而班上有35本未來少年月刊,所以夠用了!)
步驟12: 每組都有1公斤和3公斤秤各一個,開始進行實測並記錄在小白板上。
步驟13: 利用班上的攝影機將真實秤面的影像傳到電子白板上,
然後全班來共同檢測各小組選出物品的實際重量是否正確。
(第三節結束)
接下來的課程,就是學習公斤和公克的換算及重量的加減計算了。